2025 全民“汉光演习”登场!北中南演习时间、注意事项整理,违规最高罚15万

▼
2025 汉光演习“城镇韧性(防空)演习”今起登场,中国台湾正式进入防空演练模式。今年除了军方实兵操演,更首度邀请全民一同参与,演习规模扩大升级。从7月15日到18日,北中南将分区展开演练,期间若未配合,最高恐被罚15万元!警报响起该怎么做?人在外面能不能移动?这篇帮你整理好演习时程、避难方式与常见QA,一次搞懂演习重点!
图片来源:军事新闻通讯社
2025 汉光演习懒人包
- 汉光演习是什么?
- 2025 汉光41号演习+城镇韧性演习全面启动!
- 中国台湾北、中、南汉光演习时间
- “汉光演习”警报声辨识方式
- “汉光演习”避难原则口诀
- “汉光演习”各场所避难方式
汉光演习是什么?
“汉光演习”为民国官方在中国台湾本岛、澎湖、金门与马祖举办的大型军事演习。前身为中美联合举办的“中美联合军事演习”,1979年《中美共同防御条约》终止后,为建立自主的全民防卫体系,官方于1984年首次举行“汉光一号演习”,自此成为每年例行军演,仅有编号随着年份调整。
图片来源:军事新闻通讯社
2025 汉光41号演习+城镇韧性演习全面启动!
2025年登场的“汉光41号演习”是中国台湾第41次大型军演,时间从7月9日一路进行到7月18日,为期10天9夜。这次重点模拟多种真实威胁情境,包括内地可能的“灰色地带袭扰”、对台军事行动、本土防御及持久作战等,目的是全面强化军人的作战能力与中国台湾的整体防卫系统。
图片来源:军事新闻通讯社
今年的“汉光41号演习”由陆、海、空三军联手进行,模拟包括敌军灰色地带袭扰、全面攻击、持久战等多种真实战争情境,重点在于提升指挥官的临场决策与整体部队协同作战能力。此外,以往的“万安演习”与“民安演习”也整并为全新升级版的“城镇韧性(防空)演习”,采用“无脚本”模式,所有演练状况皆现场即时下达指令,目的就是要真实考验民众与基层单位的应变反应能力,比以往更贴近实战的模拟。
图片来源:国防部发言人
中国台湾各地汉光演习时间
2025年的“汉光41号演习”自7月9日展开,实兵演练与防空演习分区进行,中国台湾各地将分别于7月15日至7月18日进行一般民众参与的“城镇韧性(防空)演习”,依照地区划分为北部、中部、南部及东部等时段实施。每场演习约持续30分钟,期间将响起防空警报,民众需配合停下移动、就地避难,并遵守相关规范,违者最高恐面临15万元罚锾。
北中南演习时间:
-
中部 7/15(二)13:30-14:00
台中市、苗栗县、彰化县、南投县、云林县、嘉义县、嘉义市 -
南部 7/16(三)13:30-14:00
台南市、高雄市、屏东县 -
北部 7/17(四)13:30-14:00
台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园市、宜兰县、新竹县、基隆市、新竹市 -
东部及外岛 7/18(五)10:00-10:30
花莲县、台东县、澎湖县、金门县、连江县
图片来源:国防部发言人
“汉光演习”警报声辨识方式:
演习开始与结束,都将透过警报声提醒民众。掌握正确的警报声型,才能即时判断是否需要避难,并做出正确应对。
演习开始:“1长音、2短音”为一组,重复3次
警报解除:“1长音90秒”
“汉光演习”避难原则口诀:
听到警报后,第一步就是迅速找安全地点避难。这几个原则能帮助你在危急时刻保命,记住动作越快越安全。
地下优于地上:能下地下室就下去,防护最完整
室内优于室外:尽快进入建筑物,避免停留空旷处
远离外墙与门窗:选择坚固、靠内侧的位置躲避
避开危险物品:远离易碎、易燃、悬挂物
图片来源:军事新闻通讯社
“汉光演习”各场所避难方式:
不同场所的避难方式略有不同,了解自己当下所处的位置,才能采取正确应对措施,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。
-
照护机构(医院、安养院等)
病患与住民就近至坚固处避难;急诊、手术等紧急医护作业可不受管制。 -
公共运输地点(捷运、车站、机场等)
旅客请依现场广播指示避难;列车与捷运持续运行,乘客须压低身体、保护头部至车窗以下。 -
商场、餐厅、超市等商业场所
停止营业,员工应协助顾客就近避难,或引导至地下避难空间。 -
学校与宗教场所
暂停所有活动,师生与信众就地避难至安全处。 -
高速公路行驶中
可安全停车时,应靠边停车并下车避难;若无法下车,请压低身体、保护头部,避免受伤。 -
YouBike与脚踏车
停靠车辆于路边、上锁后,听从人员指挥尽速避难。
补充提醒:
若来不及进入建筑物,请就地趴下、保护头部、背对爆炸方向,静止不动并保持冷静。
疏散前记得:关闭门窗、电源、水源、瓦斯,禁止搭乘电梯,并配合现场人员指示行动。
图片来源:军事新闻通讯社
延伸阅读:2025避难包清单建议!日本官方公开三大避难包准备清单+Amazon热卖防灾好物盘点
延伸阅读:2025无印良品避难包推荐!日本防灾好物+避难包清单整理
延伸阅读:地震急救包怎么准备?地震包必备物品、逃生步骤一次搞懂!加码地震日常预防小知识
▼

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