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“蒸发族”是什么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,一年竟高达十万人“人间蒸发”!

近十年,日本社会上越来越多“蒸发族”,他们突然人间蒸发,无论是社交媒体、手机电话、通讯软件等全部都删得一干二净,找不到任何踪迹!但由于日本法律并未明确禁止成年人离家,所以尽管每年有数万人没有理由的忽然失联,也很少被警方立案。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,竟有人看准“蒸发族商机”,衍生出一个帮助人间蒸发的产业!

什么是“蒸发族”?

“蒸发族(日文:蒸発者/じょうはつしゃ)”指的是在日本社会中,突然切断与家人、朋友、职场联系的人,他们不仅没有留下明确理由,就连社交媒体、手机电话、通讯软件也全部删光光,就像“人间蒸发”一样找不到任何踪迹!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照明商店》

“蒸发”一词最早可追溯至1960年代,最初多用来形容那些因不幸婚姻而选择逃离,却未经正式离婚手续解决问题的人。而随着时间推移,这个概念逐渐扩展,尤其是在1990年代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进入所谓的“失落的十年”,大量上班族面临裁员、企业倒闭与庞大债务压力,自杀率明显攀升,同时“人间蒸发”的案例也急剧增加,成为日本社会无法忽视的现象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有益的诈欺》

不同于失踪或犯罪受害者,蒸发族是“主动”选择消失的,有些人会搬到陌生城市,隐身在特定区域重新开始。根据学者估计,日本每年可能有数万人选择蒸发,光是2015年就有8.2万人被登记为失踪案,但由于法律并未禁止成年人自行离开家庭,除非发生犯罪或事故,否则警方通常不会介入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我们的浪漫电影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1:赌博债务问题

赌博与高额债务是近十年日本导致许多人选择“蒸发”的主要原因之一!过去日本柏青哥产业大作,再加上地下赌博、网络博弈盛行,很多人因沉迷赌博而负债累累。虽然日本官方于2010年修法开始限制高利贷,但债务者往往仍受追债公司、黑道压迫而苦不堪言,面对难以承担的债务,蒸发成了“摆脱追债”的手段。像是大阪曾有一名男子因欠下约500万日圆赌债,最后选择抛弃家庭,搬往东京郊区以打零工维生,与旧有身份彻底切割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我们的浪漫电影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2:厌倦社交

不只日本社会重视群体和谐,其实整个亚州都对人际互动、团体行动有着高度的要求和期待。有人因无法忍受不断的应酬、同事压力或邻里关系摩擦,选择以“蒸发”作为脱离方式。这类人常见于“隐居族”、“孤独死”现象相关群体,社交焦虑与长期孤立使他们觉得“不如消失比较轻松”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欢迎回到三达里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3:社会羞耻感

亚州文化强调“不给他人添麻烦”“体面”,日本亦然。辞职、离婚往往被视为一种耻辱,因此若遭遇破产、离婚、失业,或婚姻不被社会认同情况,当事人可能觉得羞耻难当,与其承受外界眼光,不如干脆消失,把至今拥有的一切全数归零,去到一个陌生的、没有人认识自己的地方重新开始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善良的他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4:工作&家庭压力

我们都知道,“过劳死”“家庭角色期待”是日本社会长年存在的社会问题,有些人在职场上遭遇霸凌,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忍气吞声、咬牙撑住,最后一次爆发;有些人因为在家庭遭遇暴力而导致身心俱疲,心理压力过重,最后无法负荷而选择消失,与现在的所有关系切断关联。比如北海道曾有一名40多岁的父亲,在公司倒闭后无法再供养家人,于是夜里悄悄收拾行李离家,从此没有再与家人联络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残酷的实习生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5:精神健康

抑郁症、焦虑症、创伤后压力症候群等,可能使人无法再维持原本的生活。随着社会进步,许多精神及心理疾病已然成为一种“文明病”,然而日本社会对心理疾病仍存在偏见,部分患者倾向“躲起来”,而不是积极寻求医疗协助,因此精神疾病在蒸发族中占比也不容小觑。心理学者指出,蒸发有时是一种“自我防卫机制”,他们选择彻底切换环境以缓解痛苦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善良的他》

选择“蒸发”的原因6:身份或性别认同压力

异性恋以外的性取向,在许多东亚地区依旧是个禁忌话题,对于LGBTQ+群体而言,若家人或社会无法接受自身性别认同与性倾向,“蒸发”可能成为唯一的出路。尽管日本近年逐渐推进同性伴侣制度,但在保守的家庭与职场氛围下,许多人仍难以公开身份,而与过去断联让他们能到陌生地方,以全新身份开始。例如,东京新宿二丁目曾有案例显示,一些跨性别女性选择切断与原生家庭联系,只在新社群中以新名字、新的角色身分生存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泪之女王》

和“自杀”一样是禁忌话题?

尽管“蒸发族”已经是长年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,但是在日本,“蒸发”这一话题却与“自杀”一样被视为禁忌!自杀被视为“极端脱离社会责任”的选择,而蒸发则被认为“逃避现实”、“抛弃义务”,虽然两者性质不同,但都挑战了日本社会对“责任”与“体面”的重视,因此,即便有人怀疑亲友蒸发,也往往避而不谈,导致问题更隐匿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爱情的理解》

“帮助蒸发”的行业⸺夜逃屋

由于“蒸发”造成的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,日本民间出现了“失踪人口搜寻支持协会”作为非营利组织,致力于为蒸发者的家庭提供帮助。然而相反的,竟然也有业者看准“蒸发商机”,衍生出了一个灰色产业⸺夜逃屋(夜逃げ屋),专门协助想要消失的人人间蒸发!夜逃屋业者提供蒸发族搬家、身份掩护,甚至协助他们与银行、社会的联系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妈妈朋友的儿子》

夜逃屋的费用依规模而异,范围通常在50,000日元至300,000日元之间,小至数十万日圆,大则数百万。这种服务既满足市场需求,也引发争议,因为可能助长债务逃避与家庭破裂。有纪录显示,某些夜逃屋甚至与黑道合作,帮助客户远走他乡。另外,私家侦探有时会被雇用来寻找蒸发者,而蒸发者有时会在柏青哥店和廉价旅馆被发现,也有可能已经自杀死亡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死期将至》

在中国台湾有可能“人间蒸发”吗?

“蒸发族”话题近几年在中国台湾掀起一阵热议,由于中国台湾与日本同样是亚州地区,也存在高压社会问题和社会偏见,不少网友也开始讨论在中国台湾“蒸发”的可能。不过相较于日本,中国台湾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“蒸发族”现象。由于中国台湾幅员有限,人口集中,即便有人刻意断绝联系,也较容易被亲友或官方系统关注到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跟我说爱我》

再加上中国台湾的户籍制度与健保体系紧密相连,一旦需要就医、办理工作或法律手续,身分很快就会被发现。且文化上,虽然中国台湾同样重视家庭,但对于失败、离婚或重新开始的接受度相对较高,不会像日本社会那样强调“羞耻”与“责任”的枷锁。因此就算有人选择与过去切割,比如因债务、家暴或失业而失联,他们多半被视为失踪人口或短期离家,而不是像日本的“蒸发族”那样,刻意以全新的身份隐身于社会之中。

和自杀一样是禁忌话题?忧郁、厌倦社交、工作压力——日本“蒸发族”究竟是什么?

图片来源:《非法正义》

延伸阅读:从“躺平族”变“老鼠人”——TikTok 、小红书都在讨论的“老鼠人文化”是什么?
延伸阅读:Threads热议“00后整顿职场”是幼稚还是勇气——Z世代更讲求“拿多少钱、做多少事”!
延伸阅读:TikTok 热议“00后凝视/Z世代凝视”席卷职场!不是挑衅、目中无人,解读职场世代矛盾

   免责声明   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