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/23“秋分”习俗与禁忌一次看!不只吃秋菜润燥养生,还要向月亮许愿,不宜搬家动土!

▼
2025“秋分”落在9/23!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此时白天与黑夜几乎等长,因此又有“昼夜平分”之意。秋分代表着正式进入收获的季节,也象征气候逐渐凉爽、秋意渐浓。秋分有哪些习俗和禁忌和养生智慧呢?往下了解秋分的由来和意义,不仅能增加生活小知识,也能更贴近传统文化。
“秋分”是什么?
“秋分”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在秋季的中间点。这一天全球几乎白天与黑夜等长,不仅标志着气候进入由热转凉的阶段,也象征农作物进入收获期。因为气候变化明显,秋分逐渐被赋予许多习俗和养生观念,提醒人们顺应自然,调整生活与作息。
2025秋分是几号?今年是9/23
每年秋分的日期并不是固定在同一天,而是落在每年9月22日至24日之间,而今年的秋分则是在 9月23日,从这天开始,北半球白天逐渐变短、夜晚变长,天气会越来越凉,日常作息与饮食也需要随之调整。
图片来源:Google Gemini 生成
秋分习俗:祭月、秋社与吃秋菜
在古代,秋分有不少重要的民俗活动,像是“祭月”、“秋社”、“吃秋菜”等习惯,这些习俗都反映了秋分与农耕、祭祀息息相关,也让人看见先民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感恩。
秋分习俗1:祭月
自周代以来,秋分就有“祭月”的传统,古人会在这一天向月亮祈福,感谢大自然的恩惠。虽然后来中秋节逐渐取代祭月活动,但在部分地区仍保留简单祭拜的习惯。
秋分习俗2:秋社祭祀
部分农村地区有秋社祭祀的活动,人们会向土地神和村里的神明祈求五谷丰登、风调雨顺,这些活动通常包含祭品、简单的仪式以及全村聚会。对古代农民而言,秋社是秋季的重要节日之一,也是社区凝聚力的象征。
秋分习俗3:吃秋菜
在广东和部分南方地区,秋分有“吃秋菜”的习俗,家家户户会用野菜和鱼肉煮汤,象征驱邪、祈安与迎接丰收。这种习俗不仅与当地食材季节性相关,也反映出民众希望透过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智慧。
图片来源:pexels
秋分禁忌:避免夜晚吹风与过度劳累
民间认为秋分时节阴阳交替,身体比较容易受寒或感冒,因此有些传统禁忌会提醒大家避免夜晚长时间吹风或淋雨。且秋分后人体也容易感到疲倦,过度劳累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。另外在部分农村也流传“秋分不搬家”的说法,怕影响安宁。不论是否迷信,注意养生和休息,在这个时节确实更显重要。
秋分禁忌1:注意夜晚防寒
秋分时节阴阳交替,气温下降,夜晚容易受寒,民间认为长时间吹风或淋雨可能导致感冒或身体不适,因此建议适时穿外套或避免夜间外出过久。这不仅是传统禁忌,也符合现代健康养生原则。
秋分禁忌2:避免过度劳累
秋分后白天缩短、夜晚拉长,人体容易感到疲倦,过度劳累可能降低免疫力,增加生病风险。民间建议顺应季节调整作息,工作或学习不宜过度熬夜,给身体足够休息与恢复的时间。
秋分禁忌3:避免搬家或动土
部分农村有“秋分不搬家”或“秋分不动土”的说法,象征避免打扰土地和神明,以维持家庭平安。虽然现代生活中多为习俗象征,但提醒大家换季期间避免过多干扰生活节奏,也是一种生活智慧。
图片来源:pexels
秋分养生:注意保暖、多吃应季食材
秋分后天气渐凉,饮食和生活习惯也需要调整。中医提倡“秋分养生重在润燥”,因此建议多吃富含水分和纤维的食材,不仅能润肺也能缓解秋燥。另外作息上要顺应自然,早睡早起,保持充足睡眠。适度运动也能帮助调节身心状态。
润燥饮食
中医提倡秋分养生重在“润燥”,建议多吃梨、莲藕、白木耳等润肺、补水食材,能缓解秋燥引起的咽喉干痒或皮肤干燥,且这些应季食材既健康又易取得,是换季时节养生的好选择。
作息调整
秋分后白天变短、夜晚变长,早睡早起、保持充足睡眠对养生非常重要。顺应自然节律,避免熬夜或过度劳累,可以帮助身体更顺利地适应季节转换,减少精神和身体的不适。
适度运动
适量运动有助于提升免疫力、促进血液循环,对秋分养生也非常重要。可选择散步、瑜伽或慢跑等温和运动,既不增加身体负担,又能调节身心平衡,让生活更舒适健康。
图片来源:pexels
秋分节气的现代意义
虽然现代生活不再依赖农耕,但秋分依然提醒着我们注意季节转换。这一天白天和黑夜等长,有人会把它当作“平衡”的象征,鼓励自己重新检视生活节奏。而在西方,也有秋分被视为收获节或感恩自然的传统,从不同角度来看,秋分不仅是节气,也是人们与自然互动的文化印记。
图片来源:ChatGPT 生成
延伸阅读:2025第五个“天赦日”来了!10/6天赦日怎么拜?祭拜&转运攻略一次看!
延伸阅读:2026行事历抢先看!春节9天、9个连假,无补班日!连假请假攻略,10天长假爽爽放!
延伸阅读:如何生成自己的3D公仔模型?Google Gemini指令这里看!免费、无次数限制,比GPT好用!
▼

免责声明 本站部分内容《图·文》来源于国际互联网,仅供参考,不代表本站立场!
本站尊重知识产权,版权归原创所有,本站资讯除非注明原创,否则均为转载或出自网络整理,如发现内容涉及言论、版权问题时,烦请与我们联系,微信号:aak-cc ,我们会及时做删除处理。